發表文章

高燒 痠痛 疲倦 流行性感冒 公費流感疫苗預計114年10月1日開始施打

圖片
蔡瑋晟醫師掛號連結 最近蔡瑋晟醫師發現新北市中和地區, 陸續開始流行A型的流行性感冒, 從7歲的小朋友到70歲的大人, 都有可能被傳染, 經常以全身痠痛, 疲倦, 反覆高燒且不易退燒為特色;  全身痠痛, 以大人來說, 指的是蹲下或是起立都非常痠痛, 有人會說背後, 大腿, 小腿痠痛; 如果是兒童的話, 蔡瑋晟醫師比較擔心孩子會得到流感病毒引起肌肉發炎, 所以會檢查兩邊小腿是否出現壓痛的感覺;  流感患者9成都會發燒, 少數抵抗力佳的成人或孩童, 不一定會發燒; 流感引起的疲倦難以忍受, 患者常會攤在椅子上不想動, 或是孩子比平常更容易哭鬧, 或是更容易焦躁或擔憂, 都有可能是流感剛開始的症狀. 除了發燒, 喉嚨痛, 流鼻涕, 鼻塞, 咳嗽之外, 有少部分大概1成的患者也會有上腹痛,噁心, 嘔吐的感覺, 所以這時醫師也會一併處理. 目前觀察成人或40公斤以上兒童, 克流感TAMIFLU(或易剋冒ERAFLU膠囊)一天2次, 每次1膠囊(75mg), 連續服用五天, 高燒痠痛疲倦的症狀會減少, 鼻涕咳嗽的天數也可以減少, 絕大多數患者都可以恢復得很好. 感染流感等呼吸道病毒容易導致我們免疫力不足, 肺炎鏈球菌容易感染我們人體鼻腔, 咽喉, 氣管, 有時也會需要消炎殺菌的藥幫忙處理. 公費流感疫苗會在今年10月1日開始施打, 只是各廠牌是依照政府供給的順序來施打, 不能指定廠牌, 這點還請鄉親見諒. 參考資料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白袍人生學院 系統化的實戰派 醫療溝通術3.0 上課心得 峰值體驗 差異化行銷 銷售策略 病患溝通

蔡瑋晟醫師掛號連結 首先非常感謝張益豪院長以及白袍人生學院團隊的努力, 提供良好的連線上課品質, 大大提高了學員們的學習效率. 蔡瑋晟醫師在以前就讀醫學系, 跟住院醫師訓練時期, 醫學院跟醫院其實不大會提供, 增進與患者溝通的技巧, 與經營診所的細節, 這些細節, 都是在基層診所, 每天不間斷的工作磨練出來, 才有一點點的進步, 且患者依居住區域, 會有不小的差異 ;  牙科醫師跟中醫師也有相當多自費品項, 可以提供給患者更適合的服務, 所以課前十分好奇張益豪院長, 如何處理客群有一定差異的網路課程, 該用何種授課主軸呢? 萬變不離其宗, 回購率跟推薦率, 相信在各行業, 都是需要努力的目標; 在就醫流程方面, 張益豪院長新增治療衛教室以及領完藥之後加入LINE社群, 增加用戶的黏著度, 比一般診所只靠醫師, 更有多的時間與空間, 為患者創造峰值體驗, 使患者或是用戶印象深刻, 拉出與一般診所的差異.基層醫師的目標, 是要成為最高效且一致性產出的醫師. 5W=5WEAPON=望聞問切寫 望: 認識患者的全名, 觀察患者的狀態或是職業類別, 創造與患者的驚喜點 聞: 聽清楚患者的主訴, 或是嗅出患者身上的特殊味道, 豪老師以廚師為例, 可以關心他多補充水分, 跟盡量避免吸到胡椒鹽造稱鼻塞咳嗽等; 以現在的醫療現況, 沒有釐清患者的主訴, 有可能造成醫療爭議事件. 切: 檢查有固定的順序, 孩童由下而上, 大人由上而下; 孩童看我的門診, 大部分會發燒, 我習慣先壓一下孩子的小腿, 以提早發現, 流感病毒引起的肌肉發炎. 大人依序口,鼻,耳,聽呼吸音, 在這裡我習慣用自備的電子檢耳鏡來看患者的鼻子或是耳道, 對自己看過敏性鼻炎, 感冒, 外耳道發炎, 都有很好的效果, 患者也比較安心. 寫: 雖然基層工作, 看診步調稍快, 但是基本重要的事項, 盡量在病歷交班, 患者用藥的習慣, 患者喉, 鼻咽, 耳膜的發炎百分比, 呼吸音等, 這都是我是常紀錄的項目. 4X=四向量=內+外+溫度+速度 內=專業度, 適當的專業度是基本, 不過人無完人, 患者也不是來診所聽課, 還是以可以親切溝通的方式與患者互動為佳. 外=由內而外, 暴力輸出(看診的方式盡量以正面積極的方式說明, 例如手術有8成的成功率, 例如自己學習的時候, 也可以複述老師的關鍵字) 溫度=普通專業但是親切...

口腔念珠菌所引起的口乾症 嘴乾 嘴破 嘴巴灼熱 舌苔不見 舌苔變少 舌頭乾 舌頭熱 紅斑 白斑 口腔纖維化

蔡瑋晟醫師掛號連結 蔡瑋晟醫師時常遇見中年患者都可能因為口腔覺得乾燥, 或是舌頭本身覺得乾燥來就醫,  可能會覺得味覺變得比較少, 嘴巴舌頭有時候感覺熱熱的, 因為使用經口保養肺部的吸入型類固醇, 使用後沒有清潔口腔的話, 口腔念珠菌會在舌頭上或是軟顎上看到白色斑點, 或是整個舌面上的白色舌苔增厚, 不過, 如果患者的衛生習慣不錯的話, 也有可能舌面是乾淨.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型患者的舌底累積的口水會比一般人少, 也要考慮因為口水分泌變少, 口水原本可以抑制細菌黴菌, 細菌或是黴菌感染到舌頭上, 會覺得舌頭乾燥, 或灼熱, 或輕微的麻.  蔡瑋晟醫師在臨床上碰到, 但實際上患者不舒服的地方, 除了嘴巴乾或是麻之外, 有時候會說她的舌苔怎麼面積變少了, 因為她的感染造成舌面上紅色的病灶,因為白色病灶雖然有但是不明顯, 其實非常容易被患者或是醫師忽略, 畢竟舌頭本身就是紅色, 常常以為沒事, 其實已經開始口腔黴菌感染, 這時候可以用治療黴菌的藥物泡製成漱口水使用. 叫做舌頭的萎縮型白色念珠菌感染;  口腔念珠菌本來就住在口腔裡, 只是因為抵抗力下降而感染, 不是做了甚麼特殊的事情, 患者常常過於擔憂, 人類在口腔本來就有念珠菌, 只是平常抵抗力正常, 所以相安無事. 因為口水變少會容易嘴破或是長白色念珠菌, 所以平常如果方便的話要補充水分, 盡量不要再喝咖啡或是喝酒, 不然又會造成輕微的脫水, 黏膜的水分不足; 此外, 如果不小心嘴破, 可以先清潔口腔之後, 再用乾淨的棉花棒或是乾淨的紗布把口腔潰瘍黏膜擦乾, 再塗上薄薄一層口內膏, 這樣才藥膏才可以黏住傷口, 如果有口腔潰瘍, 先不要吃三餐以外的點心, 不然吃東西可能又把口內膏刮掉, 藥效就會變得不好, 如果可以的話, 盡可能在二十四小時之內, 盡量睡到八個小時, 不然口腔黏膜傷口會變成很難康復. 多年以前蔡瑋晟醫師曾經在苗栗縣服務,也在新北市汐止服務過, 當地居民都有吃檳榔的習慣, 檳榔纖維很粗, 對於我們的口腔黏膜是一個很大的刺激, 所以在臉頰的黏膜會變成比較厚一點, 叫做口腔纖維化, 可能會嘴巴不容易打開;  國民健康署有補助30歲以上兩年一次的口腔黏膜篩檢,  最常見的是口腔白斑, 雖然癌化的比率約為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七, 不過還是要持續追蹤,如果口腔的傷口連續超過三...

腸胃型感冒是急性腸胃炎嗎? 噁心 嘔吐 拉肚子 上腹痛 肚臍周圍痛 發燒 肌肉痠痛 忽冷忽熱

蔡瑋晟醫師掛號連結 上腹痛或是肚臍周圍疼痛在大部分狀況下, 可能是急性腸胃炎的初期症狀, 但是也要注意是否有初期的帶狀泡疹或是心肌梗塞的初期症狀, 暫時先討論急性腸胃炎的部分. 嬰幼兒或是大人, 一開始腸胃炎的時候可能會有腹脹,胸口悶悶的, 覺得噁心感, 有點想吐甚至吐光食物,甚至把胃液(淺透明黃色水狀物)也吐出來, 極少數兒童有可能吐膽汁(綠色的水), 要小心孩子是否有腸胃道的阻塞情況, 嬰幼兒更要小心是否有腸套疊等需要放射科或是外科醫師幫忙處理的問題, 在基層需要考慮的問題原本很多,  除了常見諾羅病毒, 輪狀病毒, 腺病毒, 沙門氏菌, 大腸桿菌, 志賀氏桿菌之外, 其實少數新冠初期也有可能會想吐, A或是B型流感雖然也有可能有腸胃道不舒服的症狀, 但是大多還是以高燒或全身痠痛或非常疲倦為一開始的症狀.  如果是大人噁心嘔吐, 拉肚子, 合併發燒, 其實驗流感快篩陽性的機率很少很少, 因為得到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也一樣會造成發燒或全身痠痛, 民眾大部分稱為腸胃型感冒, 醫學教科書解釋為腸胃炎, 其實是指同一件事情 ;  如果只是嘔吐的話, 原本還是可以考慮非常多的因素, 例如吞食異物, 食道卡到魚刺, 吃藥不習慣, 初期盲腸炎, 初期膽囊炎, 初期胰臟炎, 初期的心肌梗塞等問題, 只是在基層大多都是腸胃型感, 尤其在每年12月到2月的冬天, 常常流行諾羅病毒, 在學校或是軍隊容易群聚的生活模式, 而開始廣泛流行. 如果患者開始有腹瀉, 我們醫護人員才會相對比較安心, 因為腸胃炎的機率比較高, 治療目標也比較明確, 如果是嬰幼兒, 要小心細菌型腸胃炎所引起的血絲便; 或是腸套疊引起的紅色果醬便; 腸套疊指相近腸段互相套在一起, 隨時間經過, 造成腸黏膜組織的傷害, 造成紅色果醬便, 可是腸套疊剛開始的症狀只有間歇性的哭鬧而已, 理想上是要用超音波探頭掃描, 有機會看到互相套住的腸子, 有機會透過空氣或是鋇劑灌腸而恢復, 但少數患者又會套回去, 因為可能腸子上還有別的病灶, 需要小兒外科開刀移除才能解決. 現在台灣的生活環境已經相對重視衛生, 所以現在已經較少有因為嚴重腹瀉脫水的學齡孩子,我們會評估孩子哭的時候還有眼淚嗎? 口腔黏膜還是乾燥嗎? 皮膚是否乾燥沒有彈性? 換尿布的次數是否變少? 換尿布的重量是否一次一次減輕? 手腳指...

耳鳴 耳朵嗡嗡響 耳朵吱吱聲 耳朵悶悶的 下巴緊 失眠 睡不好 鼻塞 鼻過敏 心情不好 心情亢奮

蔡瑋晟醫師掛號連結 耳鳴是一種不容易控制的,慢性的綜合生活習慣造成的一種現象,雖然年歲漸長也會導致聽力減損,但是無法單純用聽力退化來解釋耳鳴,需要多方面控制飲食跟生活習慣才可以慢慢緩解。   首先不管是醫師或是患者都要注意的是,會不會有,早上起床,突然有一邊耳朵完全沒有聽到聲音,這個狀況蔡瑋晟醫師最擔心的是突發性耳聾,需要到有聽力檢查室的醫療單位詳細檢查,聽力損失的音頻跟損失的音量有多少,可能會需要點滴注射類固醇來治療;這個疾病最困難的是在發病的前一天,會有耳朵的悶塞感,跟過敏性鼻炎所引起的耳咽管功能不良,症狀相近,所以如果連續熬夜三天以上的患者,耳朵又悶塞聽不清楚,除了小心鼻過敏引起的耳咽管不通之外,也要小心是否是突發性耳聾前一天的症狀,可以壓住聽得見聲音的耳道,然後再試試看另外一側是否完全聽不到聲音,這就是 突發性耳聾的 警訊。 自律神經失調型耳鳴是臨床上常見的現象,現代生活壓力大,如果住在都市大樓,不一定能夠接觸到綠地放鬆身心,工作節奏快,交感神經如同油門般過度使用,副交感神經煞車)漸漸減少功能,就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型耳鳴,晚上容易睡不著,睡不著可以造成交感神經過度旺盛,容易再度加重耳鳴,耳鳴太大聲又會睡不著,變成不好的循環。  顳顎關節炎,字面上太複雜,簡單說是下巴關節發炎,患者大多下巴咬合太緊,或是左右邊臼齒咬合不平均,現代都市生活壓力大,容易過度咬合下顎,容易抿嘴,但患者本身沒有察覺到,使用電腦打字,趴在桌上讀書寫字,肩膀肌肉太緊繃,連帶影響咀嚼肌肉也太疲勞,有時可以痛到嘴巴打不開,下巴打不開,一吃東西就臉頰下顎痛,下巴肌肉太緊繃,連帶影響耳道附近的肌肉異常不規則收縮,有時候在飯後可出現與心跳不同步的啵啵聲耳鳴,顳顎關節炎有機會用內視鏡手術的方式解決。 如果耳鳴的聲音是跟心跳頻率一樣,因為耳朵附近會過一條內頸動脈,血壓跟血流速度都會比較大,如果血管狹窄,血管出現血管瘤,耳朵附近的骨頭比較薄,可能會聽到血流經過耳朵附近的聲音。 感冒或是鼻過敏的時候,我們的鼻黏膜會充血腫脹,在下鼻道深處有耳咽管的入口,左右邊的內耳構造都有接耳咽管,耳咽管另一端又接到下鼻道深處,所以耳朵內部構造有跟鼻腔連在一起;但是感冒或是鼻過敏的時候,耳咽管周圍的軟組織會充血腫脹,所以我們試圖做潛水平壓的動作(食指中指捏住鼻頭,嘴巴閉緊,再吐氣同時,空氣沒辦法從...

我的小朋友為什麼呼吸的時候會有胸口會有奇怪的咻咻的聲音,這樣叫做呼吸喘嗎?嬰幼兒的急性細支氣管炎

蔡瑋晟醫師掛號連結 首先父母親或是照顧者要注意的重點是小朋友的胸骨上緣, 兩邊鎖骨中央, 靠近脖子的地方可能會有凹陷, 或是胸部肋骨與肋骨中間的凹陷是否有隨著呼吸加深, 因為這代表孩子呼吸很費力, 用一般橫膈膜下降,胸廓起伏的方式, 來不及供應身體氧氣的需求, 只好多用一些胸廓的肌肉來吸氣. 臨床上我們基層常遇見的對於小朋友影響比較多的病原體, 例如呼吸道融合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 腺病毒, 副流感病毒,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黴漿菌, 百日咳桿菌, 肺炎鏈球菌,等都可能造成細支氣管發炎, 造成孩子發燒, 呼吸費力, 食慾變差, 活動力下降, 光是黃鼻涕變多就可以造成呼吸費力, 食慾不好,餵奶的量下降, 如果脫水的話, 連換尿布的次數都可能變少, 或是嬰兒尿布上遺留橙色的結晶尿都有可能. 有的時候醫師看狀況會請嬰幼兒稍微在診所, 或是醫院急診吸支氣管擴張劑, 是因為要緩解氣管的收縮, 這樣患者才不會因為呼吸過度費力, 呼吸肌肉無力造成呼吸衰竭; 此外孩子邊吸藥邊哭泣是正常的, 在陌生的環境看到陌生的醫療儀器, 沒有使用過, 不習慣也是正常的, 不要因為孩子哭泣就停止吸藥, 這樣反而不利於病情. 最近七月份還是有少數的A型流行性感冒在流行, 不論大人孩童, 有使用口服的Oseltamivir(克流感Tamiflu)或是Baloxavir (紓伏效 Xofluza), 甚至在醫院注射Peramivir, 後來恢復的效果都很好, 比較不會再全身痠痛或是發高燒, 只是目前公費克流感藥物的使用對象還沒有擴大到大部分的民眾, 有時候需要自費使用藥物. 不過基層診所沒有辦法在一次就醫, 就把所有可能性都排除, 就算是到醫院去, 也沒有辦法一次就命中是哪一種病原體引起, 因為可以引起人類感冒的病原體估計有200種左右, 所有台灣的醫護人員都是盡全力在照顧患者, 我們也希望患者可以早日改善, 不用再受到病情的折磨.

夏天游泳耳朵進水 耳朵越來越癢 後來越來越痛 耳朵有沒有卡東西 耳朵腫起來 談各種急性外耳道的發炎

蔡瑋晟醫師掛號連結 一般人的外耳道皮膚, 因為不容易照射到陽光的關係,  外耳道的皮膚是全身最白的地方, 有些人可以看到皮膚上的微血管, 有時候可以看到患者用棉花棒摩擦外耳道皮膚的充血痕跡, 所以醫師可以看的出來患者外耳道是否有過度清潔, 耳道上會有薄紙般的耳垢覆蓋, 耳垢本就可以防霉, 防蟲, 抗菌等保護我們的外耳道, 所以過度清潔有時可以造成外耳道輕微的發炎, 運氣不好, 細菌變多, 發炎加重, 就會變成劇烈疼痛的外耳道發炎, 不過外耳道不一定會腫脹, 這因患者體質不同, 感染的細菌黴菌種類不同, 所以會有個體上的差異. 每年夏天6到8月份, 參加水上活動, 或是學童練習游泳, 耳道也難免跑進少許水分, 這時候可能耳朵癢,  想要挖耳朵, 不過大家畢竟沒有直接看到自己的外耳道皮膚, 及耳垢的正確位置, 難免在挖耳道的方向或是力道不容易控制, 棉花棒或是耳扒過度摩擦外耳道的薄皮膚, 輕微的破皮就可以造成細菌感染, 造成耳道軟組織的發炎腫脹, 分泌組織液變多, 接下來拉扯耳朵或是手掌壓耳殼, 會覺得耳朵痛, 就有可能到我們診所就醫. 來到我們診所之後, 醫師會先評估患者是否有耳垢塞住外耳道, 或是患者本身的耳道就有略微的7字型彎曲, 或是外耳道有不規則的形狀可以藏耳垢, 如果診所的檢查工具允許的話, 有機會可以看到白色念珠菌或是黑麴菌的菌絲, 每位患者的狀況都會有些微不同, 從輕微的破皮流血結痂, 或是把自己耳膜挖破, 耳膜不停流血的兒童, 或是自行噴入市售藥粉的長輩, 蔡瑋晟醫師都有遇過.  如果是輕微的外耳道炎, 用手拉耳垂或是壓耳屏不大會痛, 有機會只用滴外用的抗生素, 就可以治療; 不過如過患者有糖尿病, 正在做化學或是放射治療, 患者的抵抗力或是傷口恢復能力都會比較少, 這時候可能需要口服的抗生素治療, 有時候光是睡覺側躺, 壓到耳朵都會痛到醒來, 這時候就需要吃到口服的抗生素或是止痛藥, 絕大部分的成年的社會大眾都有正常的肝腎功能, 可以代謝藥物, 所以不用對於服用抗生素或是止痛藥過於恐慌, 如果任由細菌生長, 傷口更為疼痛, 對自己的病情也更加不利. 蔡瑋晟醫師分享多年的經驗, 有些外耳道發炎的患者, 會再次強調自己沒有挖耳道, 為什麼會外耳道還是會發炎, 原因是因為我們外耳道皮膚真的非常非常薄, 比超商墊在包子底下的蒸籠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