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型感冒是急性腸胃炎嗎? 噁心 嘔吐 拉肚子 上腹痛 肚臍周圍痛 發燒 肌肉痠痛 忽冷忽熱

蔡瑋晟醫師門診掛號連結

上腹痛或是肚臍周圍疼痛在大部分狀況下, 可能是急性腸胃炎的初期症狀, 但是也要注意是否有初期的帶狀泡疹或是心肌梗塞的初期症狀, 暫時先討論急性腸胃炎的部分.

嬰幼兒或是大人, 一開始腸胃炎的時候可能會有腹脹,胸口悶悶的, 覺得噁心感, 有點想吐甚至吐光食物,甚至把胃液(淺透明黃色水狀物)也吐出來, 極少數兒童有可能吐膽汁(綠色的水), 要小心孩子是否有腸胃道的阻塞情況, 嬰幼兒更要小心是否有腸套疊等需要放射科或是外科醫師幫忙處理的問題, 在基層需要考慮的問題原本很多, 


除了常見諾羅病毒, 輪狀病毒, 腺病毒, 沙門氏菌, 大腸桿菌, 志賀氏桿菌之外, 其實少數新冠初期也有可能會想吐, A或是B型流感雖然也有可能有腸胃道不舒服的症狀, 但是大多還是以高燒或全身痠痛或非常疲倦為一開始的症狀. 


如果是大人噁心嘔吐, 拉肚子, 合併發燒, 其實驗流感快篩陽性的機率很少很少, 因為得到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也一樣會造成發燒或全身痠痛, 民眾大部分稱為腸胃型感冒, 醫學教科書解釋為腸胃炎, 其實是指同一件事情 ; 


如果只是嘔吐的話, 原本還是可以考慮非常多的因素, 例如吞食異物, 食道卡到魚刺, 吃藥不習慣, 初期盲腸炎, 初期膽囊炎, 初期胰臟炎, 初期的心肌梗塞等問題, 只是在基層大多都是腸胃型感, 尤其在每年12月到2月的冬天, 常常流行諾羅病毒, 在學校或是軍隊容易群聚的生活模式, 而開始廣泛流行.


如果患者開始有腹瀉, 我們醫護人員才會相對比較安心, 因為腸胃炎的機率比較高, 治療目標也比較明確, 如果是嬰幼兒, 要小心細菌型腸胃炎所引起的血絲便; 或是腸套疊引起的紅色果醬便; 腸套疊指相近腸段互相套在一起, 隨時間經過, 造成腸黏膜組織的傷害, 造成紅色果醬便, 可是腸套疊剛開始的症狀只有間歇性的哭鬧而已, 理想上是要用超音波探頭掃描, 有機會看到互相套住的腸子, 有機會透過空氣或是鋇劑灌腸而恢復, 但少數患者又會套回去, 因為可能腸子上還有別的病灶, 需要小兒外科開刀移除才能解決.


現在台灣的生活環境已經相對重視衛生, 所以現在已經較少有因為嚴重腹瀉脫水的學齡孩子,我們會評估孩子哭的時候還有眼淚嗎? 口腔黏膜還是乾燥嗎? 皮膚是否乾燥沒有彈性? 換尿布的次數是否變少? 換尿布的重量是否一次一次減輕? 手腳指甲壓下回彈, 是否超過3秒不能回復粉紅色呢? 這些可以幫助我們臨床醫護人員判斷小朋友是否開始脫水, 是否需要點滴輸液治療或是住院.不過因為脫水或是發燒的關係, 小朋友的靜脈注射可能會比較難完成, 需要社會大眾跟家長多多包涵, 每一位兒科急診的醫護人員都是希望小朋友可以身體恢復健康, 盡早出院回家.


在基層醫療, 以蔡瑋晟醫師的習慣解釋的方式, 建議牛奶, 雞蛋, 豆漿,有夾餡的麵包盡量不要吃, 因為我遇過數位因為在腸胃發炎期間, 肚子不舒服期間, 再吃到上述食品, 又肚子痛, 只好再回診的患者; 我通常建議患者可以吃全麥土司, 運動飲料, 電解水, 香蕉, 蘋果, 白粥, 白吐司, 白吐司其實有奶粉的成分, 所以嚴重的腸胃炎或是腸胃敏感的患者, 可能吃到會一點點腸胃痛, 不過在腸胃炎初期真的選擇不多, 可以吃乾飯或是清蒸的花椰菜比較安全; 油炒或是油炸的食物, 三天內吃還是會腹痛或是腹脹.


腸胃炎期間盡量用肥皂洗手, 因為乾洗手及酒精消毒對諾羅病毒是無效的, 家人之間盡量不要互相夾菜分食, 以免全家都得到腸胃型感冒(也可以稱作腸胃炎). 大部分腸胃道沒有先天疾病的患者, 成人的話三天會慢慢改善; 需要喝夜奶的孩子, , 可能需要六天才會改善, 若有嚴重腹瀉,建議暫時改成喝無乳糖配方奶,直到腹瀉改善, 希望大家都可以早日康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APLS及PALS上課整理筆記

*新生兒高血鉀的成因

*準備兒科專科醫師考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