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游泳耳朵進水 耳朵越來越癢 後來越來越痛 耳朵有沒有卡東西 耳朵腫起來 談各種急性外耳道的發炎
一般人的外耳道皮膚, 因為不容易照射到陽光的關係, 外耳道的皮膚是全身最白的地方, 有些人可以看到皮膚上的微血管, 有時候可以看到患者用棉花棒摩擦外耳道皮膚的充血痕跡, 所以醫師可以看的出來患者外耳道是否有過度清潔, 耳道上會有薄紙般的耳垢覆蓋, 耳垢本就可以防霉, 防蟲, 抗菌等保護我們的外耳道, 所以過度清潔有時可以造成外耳道輕微的發炎, 運氣不好, 細菌變多, 發炎加重, 就會變成劇烈疼痛的外耳道發炎, 不過外耳道不一定會腫脹, 這因患者體質不同, 感染的細菌黴菌種類不同, 所以會有個體上的差異.
每年夏天6到8月份, 參加水上活動, 或是學童練習游泳, 耳道也難免跑進少許水分, 這時候可能耳朵癢, 想要挖耳朵, 不過大家畢竟沒有直接看到自己的外耳道皮膚, 及耳垢的正確位置, 難免在挖耳道的方向或是力道不容易控制, 棉花棒或是耳扒過度摩擦外耳道的薄皮膚, 輕微的破皮就可以造成細菌感染, 造成耳道軟組織的發炎腫脹, 分泌組織液變多, 接下來拉扯耳朵或是手掌壓耳殼, 會覺得耳朵痛, 就有可能到我們診所就醫.
來到我們診所之後, 醫師會先評估患者是否有耳垢塞住外耳道, 或是患者本身的耳道就有略微的7字型彎曲, 或是外耳道有不規則的形狀可以藏耳垢, 如果診所的檢查工具允許的話, 有機會可以看到白色念珠菌或是黑麴菌的菌絲, 每位患者的狀況都會有些微不同, 從輕微的破皮流血結痂, 或是把自己耳膜挖破, 耳膜不停流血的兒童, 或是自行噴入市售藥粉的長輩, 蔡瑋晟醫師都有遇過.
如果是輕微的外耳道炎, 用手拉耳垂或是壓耳屏不大會痛, 有機會只用滴外用的抗生素, 就可以治療; 不過如過患者有糖尿病, 正在做化學或是放射治療, 患者的抵抗力或是傷口恢復能力都會比較少, 這時候可能需要口服的抗生素治療, 有時候光是睡覺側躺, 壓到耳朵都會痛到醒來, 這時候就需要吃到口服的抗生素或是止痛藥, 絕大部分的成年的社會大眾都有正常的肝腎功能, 可以代謝藥物, 所以不用對於服用抗生素或是止痛藥過於恐慌, 如果任由細菌生長, 傷口更為疼痛, 對自己的病情也更加不利.
蔡瑋晟醫師分享多年的經驗, 有些外耳道發炎的患者, 會再次強調自己沒有挖耳道, 為什麼會外耳道還是會發炎, 原因是因為我們外耳道皮膚真的非常非常薄, 比超商墊在包子底下的蒸籠紙更薄, 質地也更加脆弱, 所以無意識在拉扯外耳道的時候, 或是戴全罩式安全帽, 或是搬紙箱放在耳殼旁頂住, 有可能外耳道皮膚已經破皮, 細菌跑進傷口, 慢慢造成發炎腫脹, 就會產生劇痛, 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困擾, 趴在桌上壓到會痛, 在床上躺著, 一翻身壓到耳朵也很痛, 甚至流膿到枕頭上都有遇過.
我們人類的外耳道皮膚的長相因人而異, 如果患者沒有清耳朵, 耳道上會覆蓋一層薄薄的耳垢, 耳垢本身會有一種疑似臭味, 可以防黴菌, 防昆蟲侵入耳道, 抑制細菌的生長, 當我們因為自覺耳道癢而過度清潔耳道, 非常有可能造成外耳道細微的傷口, 使細菌侵入外耳道皮膚及軟組織, 造成發炎腫脹, 有少數外耳炎患者, 外耳道的紅腫不明顯, 但是非常疼痛, 也有可能出現這種極少數的特例.
在使用耳滴劑的時候, 滴完耳道的藥水, 大約2-4滴之後, 在桌上趴著休息10分鐘, 這樣的藥效才會比較好, 以前碰過有些患者, 只泡5分鐘的耳藥水, 其實效果真的不大足夠, 不是藥物沒有效, 是耳道接觸藥水的時間根本不夠所造成, 這是大家常見的誤會.
如果積極用外耳道的藥水的話, 絕大部分患者3天就可以康復, 除非外耳道破皮的範圍比較大, 有時需要回診由醫師再評估, 看是否需要調整外用或是口服藥物, 這樣會比較安全; 耳道常常發霉的患者, 請常用肥皂洗手, 因為手可以碰到環境中的黴菌; 盡量不要自行用棉花棒去清耳道的水分, 可以改用吹風機, 慢慢把耳道吹乾比較安全, 比較不會再度把外耳道挖受傷.
最後祝大家早日康復, 免受耳道發炎之苦.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