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嬰兒的”信賽”(台語)--脂漏性皮膚炎




蔡醫師在看健兒門診,很容易被問到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 ,好發的時間差不多是出生滿一個月,也就是寶寶施打B型肝炎疫苗第二劑的時候。

脂漏性皮膚炎是沿著皮脂腺分布,出現的一種慢性皮膚發炎反應,目前確切的原因還不是很確定,可能是秕糠馬拉癬菌本身、其分泌物或人體本身發炎反應所導致。

成人的脂漏性皮膚炎好發在青春期之後,可能跟性荷爾蒙有關。

目前對嬰兒型的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是否和大人同致病機轉,目前仍不確定。

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大多在一個月大時出現,大多在一歲時消失。可以在頭皮上看到脫屑和結痂(cradle cap),臉部、耳後、頸部、腋下、胯下、肚臍周圍也會出現。成人的脂漏性皮膚炎可能會復發,這點和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不同。  

跟脂漏性皮膚炎接近的診斷有乾癬(psoriasis)、異位性皮膚炎、皮癬菌症(dermatophytosis)histiocytic disorders、念珠菌症(Candidiasis)等。

在治療方面,由於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大多會自行康復,所以可以使用像潤膚霜、嬰兒油、非藥用之嬰兒沐浴乳,輕輕刷掉脫屑就可以了。如果是較嚴重的病灶,可使用強度較弱的類固醇藥膏(一天一次、使用一周,再合併抗黴菌藥膏一天兩次使用(ketoconazole 2% cream)

在孩童與成人方面,第一線治療是使用抗黴菌的洗髮精或沐浴乳,每周數次,至多每周一次,如果病況緩解,一週使用一次抗黴菌的沐浴乳即可;低強度的類固醇藥膏才可以使用在臉上,中等強度的類固醇藥膏是用在身體。



參考資料
1.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20th Edition, Ch 655.6 Seborrheic Dermatitis
Brianne Z. Dickey and Yvonne E. Chiu

分享連結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APLS及PALS上課整理筆記

新生兒高血鉀的成因

準備兒科專科醫師考試心得